“抄作业”对大多数人来说,应该都是儿时经历,小编也是如此,还记得小时候因为贪玩,小编抄过一篇作文,内容大概是这样的:“北方天气冷,冰锥是很常见的,好奇不懂事的小孩子用舌头舔了一下,最后舌头粘上面的”,可是小编是南方人,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,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;还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过“不小心把水弄在书纸上”的经历,最后发现弄湿后的书纸是比较难分开的,如果遇到气温低的时候,还很有可能把书纸弄坏”。
其实,只要细想,我们不难发现,这两个例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简单“粘接”,究竟粘接是如何形成的,要形成粘接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?
首先,需要两个物体之间要近似完全接触,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。这里是不是说,物体表面越光滑越好呢,其实不全是这样的,因为绝对光滑的表面是不可能存在的,微观来看都是粗糙不平的,所以要想近似完全接触,必须借助胶黏介质,这个介质能很好的渗透到这些粗糙不平的孔隙中,这样通过胶黏介质,就能间接的使被粘物体很好的接触,增大物体间的接触面积。上面例子中的“唾液”和“水”也是这样的介质。
其次,作为介质的胶黏剂在工作状态时应该有很好的流动性。没有好的流动性,是很难浸润被粘物体表面的;
第三,作为介质的粘接剂固化后应该有足够大的内聚强度。这很好理解,虽然通过粘结介质已经使得被粘物体在一起了,但是介质的强度太低的话,是很容易发生粘结破坏的。例如,上面的舌头粘在冰锥上的例子,就是水结冰固化,形成有效粘接。
最后,就是胶黏剂的使用时间。水在一定温度下是很容易挥发的,所以挥发之后就失去粘性了,同样,胶黏剂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老化,胶黏剂老化之后,粘接强度也会随之降低,甚至失效!